在長江中游的沃土上,有一顆璀璨的明珠,那就是盤龍城遺址。盤龍城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。是長江流域發(fā)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,面積75400平方米。遺址城內東北部為宮殿建筑群,城外四周分布著手工作坊、民居點和小型墓地。作為武漢這座現代化都市的歷史根源,盤龍城遺址以其悠久的歷史底蘊、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保存完好的城垣遺存,被譽為“武漢城市之根”。今天,讓我們一同走進盤龍城遺址博物館,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明之旅。
第一展廳:浪淘千古
發(fā)現與探索
(一)洪水中的意外發(fā)現
1954年,長江流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水災害,武漢地區(qū)也未能幸免。然而,在這場災難中,人們卻在盤龍城地區(qū)意外地發(fā)現了青銅器等古代遺物。這些遺物的發(fā)現,如同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神秘之門被悄然打開。洪水,似乎成了連接武漢過去與現在的神奇紐帶。
當時,武漢市文化局文物工作組在盤龍湖畔進行文物調查,他們在這里發(fā)現了大量青銅器、陶器等古代遺物。這些遺物不僅數量眾多,而且種類豐富,包括兵器、禮器、生活用具等。它們的出現,讓考古學家們意識到,這里可能隱藏著一座古老的文明遺址。
(二)考古探索的艱辛歷程
20世紀50至60年代間,盤龍城文物的發(fā)掘與認知始于1945年藍蔚先生的初步調查,并隨后得以深化。步入70年代,北京大學與湖北省博物館攜手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,這些努力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盤龍城遺址的理解,更首次向學術界及公眾揭示了商王朝的勢力范圍已擴展至長江流域。這一發(fā)現標志著長江流域被正式確認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(fā)源地之一,與黃河流域并駕齊驅。同時,20世紀的考古學界圍繞盤龍城的性質展開了熱烈討論,形成了諸如“軍事據點”、“方國都城”等多種學術觀點,展現了學術界對該遺址多維度、深層次的探索與思考。
在考古發(fā)掘過程中,考古學家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(zhàn)。由于遺址位于長江流域的沖積平原上,地下水位較高,土壤濕度大,給考古發(fā)掘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。然而,考古學家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專業(yè)的技能,克服了重重困難,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
(三)城市發(fā)展的歷史脈絡
尋根大武漢
盤龍城遺址位于武漢市黃陂區(qū)盤龍湖畔,是一處商代早期城市遺址。這里地勢北高南低,地貌多呈低丘與湖泊相間之勢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這里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演變過程。
在原始社會時期,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(fā)展,這里逐漸形成了聚落。到了商代早期,這里已經成為了一座具有一定社會等級的城市。城垣的修建、宮殿的建造、青銅器的鑄造等,都反映了武漢當時社會的繁榮和進步。
第二展廳 故邑風物
感受先民的生活
(一)城邑演變:
從聚落到城市的蛻變
盤龍城遺址的城邑演變過程,是一個從聚落到城市的蛻變過程。在早期的聚落時期,這里的人們主要從事農業(yè)生產活動,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。然而,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發(fā)展,這里逐漸形成了聚落,并開始了城市的雛形。
到了商代早期,盤龍城已經成為了一座具有一定社會等級的城市。城垣的修建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。盤龍城的城垣采用了夯土技術建造而成,周長超過1000米,高約6米,寬約8米。城垣的修建不僅為城市提供了防御功能,還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和權力象征。
(二)城邑生活:
先民們的日常點滴
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先民們日常生活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這些文物和場景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古老的城市之中,感受到了先民們的日常生活氣息。
在住房方面,盤龍城的先民們采用了木骨泥墻等建筑技藝來建造房屋。這些房屋不僅結構堅固、美觀大方,還具有良好的保溫和隔音效果。在飲食方面,先民們主要以稻米為主食,同時還有各種蔬菜和肉類等副食品。在服飾方面,先民們穿著用麻布或絲綢制成的衣服,并佩戴著各種裝飾品。
此外,先民們還熱衷于音樂和舞蹈等藝術活動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先民們音樂舞蹈生活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這些文物和場景不僅展示了先民們的藝術才華和審美情趣,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風貌和民族特色。
(三)城邑生產:手工業(yè)與商業(yè)的繁榮
盤龍城遺址的手工業(yè)和商業(yè)發(fā)展也十分繁榮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精美的陶器、玉器、石器等生產工具和制品。這些工具和制品不僅數量眾多、種類繁多,而且制作精良、工藝精湛。
在陶器方面,盤龍城的先民們掌握了先進的制陶技術,能夠制作出各種形狀和功能的陶器。這些陶器不僅滿足了先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,還成為了當時社會的重要貿易商品。在玉器方面,先民們擅長雕刻各種精美的玉器制品,如玉佩、玉璧等。這些玉器制品不僅具有裝飾作用,還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和權力象征。
在商業(yè)方面,盤龍城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,與周邊地區(qū)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當時貿易活動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這些文物和場景不僅展示了當時商業(yè)的繁榮景象,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情況。
(四)城邑建筑: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
盤龍城的建筑技藝和建筑風格也體現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(chuàng)造力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盤龍城建筑風貌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
在建筑材料方面,盤龍城的先民們采用了夯土、木材、石材等多種材料來建造房屋和城墻等建筑設施。這些材料不僅就地取材、易于加工,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溫和隔音效果。在建筑技藝方面,先民們掌握了先進的木骨泥墻、夯土墻等建筑技藝,能夠建造出結構堅固、美觀大方的房屋和城墻等建筑設施。
此外,盤龍城的建筑還體現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。先民們在建造房屋和城墻等建筑設施時,充分考慮了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等因素,使建筑設施與自然環(huán)境融為一體。這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不僅體現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(chuàng)造力,還為我們今天的城市規(guī)劃和建筑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。
第三展廳 角立南土
領略南土重鎮(zhèn)的風采
(一)盤龍城與中原王朝的聯系
盤龍城遺址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,與中原王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系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盤龍城與中原王朝聯系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
在陶器方面,盤龍城的陶器與中原地區(qū)的陶器有著明顯的差異和一致性。這些差異和一致性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,還體現了中原文化對長江流域的影響和滲透。在銅器方面,盤龍城的銅器與中原地區(qū)的銅器在造型、紋飾和工藝等方面都有著相似之處。這些相似之處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交流情況,還體現了中原文化對長江流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。
(二)文化交融:貿易與交流的見證
盤龍城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,與周邊地區(qū)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當時貿易和文化交流活動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
在貿易方面,盤龍城與周邊地區(qū)進行了廣泛的貿易活動。這些貿易活動不僅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發(fā)展,還推動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。在文化交流方面,盤龍城與周邊地區(qū)進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活動。這些交流活動不僅豐富了當時社會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,還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。
(三)盤龍城的獨特地位
盤龍城遺址在商代早期的考古發(fā)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。它不僅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城市遺址,還是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發(fā)源地之一。在博物館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盤龍城獨特地位的文物和復原場景。
在青銅器方面,盤龍城的青銅器以其精美的造型、獨特的紋飾和精湛的工藝而聞名于世。這些青銅器不僅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青銅鑄造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,還體現了盤龍城在長江流域青銅文明中的獨特地位。在建筑方面,盤龍城的城墻、宮殿等建筑設施以其宏偉的規(guī)模、堅固的結構和精美的裝飾而著稱于世。這些建筑設施不僅展示了當時社會的建筑技藝和建筑風格,還體現了盤龍城作為長江流域重要城市的獨特地位。
盤龍城遺址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示古代文明的博物館,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。在這里,我們仿佛穿越時空,與先民們進行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。通過深入探索這座古老城市的神秘面紗,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。
然而,歷史的腳步從未停歇。在現代化的浪潮中,如何傳承和發(fā)揚盤龍城遺址的歷史文化遺產,成為了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10月13日,由香港貿易發(fā)展局(香港貿發(fā)局)主辦的第39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(秋電展)以及與慕尼黑國際博覽亞洲有限公司合辦的第23屆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正式開幕。信可威作為SmartDGM主要展會設計搭建一站式服務商,展位號:1B-C02,展位面積:30㎡,誠邀您蒞臨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為這一刻,中國人民浴血奮戰(zhàn)14年,傷亡超3500萬。我們不會忘!不能忘!不敢忘!日本投降77周年,祭奠同胞,緬懷先烈,銘記歷史,吾輩自強!
第四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(以下簡稱“智博會”)在東莞厚街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開幕。展臺設計的出現是為了提高參展企業(yè)公司形象,向外宣傳公司產品,在本屆智博會上,信可威(xkwkj)為英納國際貿易(大連)有限公司設計施工的展臺形象契合公司品牌和產品,大大提升該品牌在展會中的形象和營銷效果。
1976年的7月28日,凌晨3時42分53.8秒,一場7.8級強震讓24.2萬同胞遇難。
開工啦!今天是2021年2月20日,農歷正月初九,開工的好日子!一年之計在于春,新的征途已經開啟,新的一年,信可威將繼續(xù)為廣大參展商提供展會相關服務,包括咨詢、設計、裝修及售后等展會相關服務,堅持努力創(chuàng)新,以客戶為中心,提供最優(yōu)質的產品和服務。
值此201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(jié)來臨之際,根據《國務院辦公廳公布2019年放假安排》,并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,現將五一節(jié)放假安排有關事宜通知如下:
值此2019年中秋節(jié)來臨之際,根據《國務院辦公廳公布2019年放假安排》,并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,現將中秋節(jié)放假安排有關事宜通知如下:中秋節(jié)放假:2019年9月13日— 2019年9月15日,共3天;節(jié)假日期間,網站正常運行,對于在線咨詢等相關問題,可電話咨詢:18820271825或節(jié)后予以解答,敬請諒解!
很多人認為,2024年是博物館展覽的“小年”,在年末歲尾總結時,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覽并不多。
企業(yè)展廳對企業(yè)品牌重要性占比越來越高,許多大中型企業(yè)對建設屬于自己的展廳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規(guī)劃,但問題來了,第一次做企業(yè)展廳都沒有熟悉的企業(yè)展廳設計供應商,那么都會考慮到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企業(yè)展廳設計公司。